親子好文

孩子,為什麼你都不跟我說說心裡話?

2018-12-19
媽媽曾問過一句話
「為什麼你長大了,就不愛跟我說話了?」
啊~好像真的是啊~
小時候天天跟在媽媽後面轉,有講不完的話,
但隨著慢慢長大,
總會覺得父母講話很囉嗦,
就不願意跟父母溝通了!

想當然爾我們的孩子有一天或許也會變成這樣???????


很多家長都有同一個問題
”孩子不喜歡且不願意跟家人交流”

孩子和家長之間的關係不外乎以下兩種。
1.孩子和家長幾乎無話不說,
學校裡的日常、自己的各方面,
都會經常性地和媽媽提及。
而這種家長也能在朋友面前得意地炫耀“孩子和我之間沒有秘密”

2.孩子不管什麼事都不會告訴家長,
開心的不開心的事都不會和父母講,
而這種家長則是倍感失落和傷心。


現實生活中,
這樣的孩子也非常多,
不報喜也不報憂,
不管是學校發生的事情還是跟自己有關的事情,
都閉口不談,不樂意跟父母交流。
尤其是到了青春期,
表現更為明顯。

歸根結底,
很大一部分原因都是童年時期父母與孩子間的親密關係出現了問題。

1.很多父母,輸在了不會好好說話。
在家庭教育中,
親子關係的好壞和品質高低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教育的成敗。
很多父母,
明明都是為孩子好,
想幫助孩子成為更好的人,
可經常話一說出口,就變了味。

本意是提醒孩子把房間燈關一下,
話一出口,
變成問責:“說了多少遍了,又不關燈!”
看到孩子臉上有傷,
本是關心孩子,
卻不去瞭解事實,妄加主觀評判。
孩子考得不好,
本來是想激勵孩子奮進,
卻變成打擊式教育,直接否定孩子。


心理學告訴我們,
孩子在1歲之後,就能分辨大人的語氣,
並會受到父母情緒的很大影響。
問責、嘮叨、命令、主觀評判、直接否定,
這些帶著情緒的“破壞性溝通方式”,
只會讓孩子逐漸緊閉心門,
和父母的話越來越少,
溝通也越來越困難。

過於強調權威和缺乏耐心,
讓很多家長在溝通時總是急於表達自己的觀點,
導致孩子的想法和情緒被無視。
其實,不管在面對什麼事時,
重視和處理孩子的情緒永遠是第一步。
父母要多問問孩子的想法,聽聽孩子的心聲,
不要讓不經意說出的話,傷了孩子的心。

2.注重和孩子的有效溝通
有孩子不喜歡和父母溝通,
原因是他經常跟父母講一些自己很開心的事情時,
父母不會同他一起開心,
還反過來教育他應該如何如何,沉迷於說教。
就像一個鼓鼓的氣球???,
一下子被人拿一根針戳破,癟了下去,
一點開心的感覺都沒了。”
很多父母和孩子表面上是在交流對話,
其實是一種“無效的溝通”。

父母這些無效的陪伴,
很多時候冷落了孩子卻不自知,
孩子的內心缺少安全感。
一旦父母的反應讓他失望,
逐漸地,他不知道什麼該說,
什麼不該說,
和父母分享、交流的熱情也被慢慢澆滅。

家長不要覺得孩子年齡小,
他的感受不需要考慮。
其實親子之間,
孩子最需要的就是尊重、平等,
他們感受也是值得被重視的。

當孩子想要和你交流時,
即使再忙,也請停下來和他溝通,
不然等到孩子什麼都不願意跟你說的時候,
就為時已晚了。

每天二十分鐘的有效溝通遠遠超過一天的無心陪伴。
趁著孩子尚小,
一定要多關注孩子,
孩子和你分享他的事情時給出積極的回應,
哪怕是無聊的小事;
高興時和他一起歡呼,
難過時陪他一起難過,
給他鼓勵和關懷。

3.反思教育方式,愛和信任很重要
很多父母給孩子的期望很高、要求很嚴,
教育方式十分嚴厲、苛刻。
不管和父母說什麼,
孩子得到的大多是父母的挑剔、批評、責駡,
很少有鼓勵和欣賞。
過於嚴厲的教育方式,
父母不夠信任孩子,
也容易使孩子和父母之間的隔閡越來越深。

“童年裡,
從來沒有聽過哪怕一句的肯定,
即便是別人眼裡最優秀的孩子,
可刻在骨子裡的永遠是自卑。”

孩子感受到來自父母的愛越少,
親子關係越疏遠。

找時間和孩子好好聊聊吧!
記得是好好聊,多聽少說,
找回漸漸減少的親密感吧!